手机扫描访问
瞄准视觉生物学前沿 开展原始创新性研究
薛天执着攻关创新,围绕光感受对生命过程的调控、视网膜功能与疾病、视觉修复与增强等展开研究。发现第三类感光细胞(ipRGCs)的全新光信号转导机制,被写入多本经典教科书,成为共识。大量公卫证据显示夜晚光的光暴露会增加患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且与抑郁样情绪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光调控重要生理功能的生物学机制不明。薛天团队解析了“眼-外侧缰核-伏隔核”神经环路,揭示了夜晚光暴露引发抑郁的机制。发现幼年光刺激通过眼到下丘脑环路调控大脑皮层突触发育,促进成年后学习能力。这些工作获得两项中国神经科学重大进展表彰。他进一步发现“眼-脑-棕色脂肪”轴,调控血糖代谢,解释了光污染致代谢性疾病风险升高的机制,工作荣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聚焦视觉损伤修复和增强
人视网膜对视觉功能至关重要,其损伤严重影响视觉健康。薛天团队建立了“人视网膜—人眼类器官”闭环研究体系,解析了人全生命周期视网膜发育衰老退化的单细胞图谱,发现退化易感视杆细胞类型,改写教科书中只有一种视杆的认识,发现人视网膜黄斑区胶质细胞和视锥互作决定黄斑区特性和视锥感光功能。进一步开发促进同源重组修复的基因编辑技术,修复感光细胞恢复视力。研制治疗视网膜黄斑变性双抗基因治疗药物,完成IIT临床研究,获药监局批准开展I类新药临床试验(IND)。通过材料科学和视觉神经生理相结合,调节视觉感光波谱范围,首次实现哺乳动物裸眼红外成像视觉功能,被评为“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科技创新争一流 引领国际研究新领域
薛天团队的系列科研成果发表在Cell(3篇)、Nature等顶尖学术期刊。红外视觉工作获美国科学院与医学科学院双院士Francis Collins高度评价为交叉科学研究的典范,获评为2019年度Cell期刊最佳论文(全年9篇)。受邀在权威综述期刊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Nature Metabolism等撰写光与生命调控综述,引领领域发展。
红专并进 立德树人
薛天潜心立德树人,带领的“光与生命”团队获“中国科学院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培养团队成员获优青、吴瑞奖、博新计划等奖励。他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生理学)的负责人,积极牵头和参与经典教材的翻译与编写,推动立德树人与攻关创新紧密结合。
薛天在0到1原始创新、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国际上开拓和推动了“光调控生命过程”新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