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访问
“她甘为人梯,拼搏向上,建立了轻型发动机强度设计准则和方法,使我们走在了国内轻型发动机前列、与国际水平同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徐纲感慨地说道。
她是冯引利,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轻型动力实验室强度专业组组长、强度专业总师、正高级工程师,优秀共产党员。她致力于轻型发动机强度振动设计,获得国防科技工业突出贡献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从零做起,建立轻型发动机强度专业团队
发动机的强度设计对于发动机的安全交付和使用至关重要。2018年3月,她刚到研究所时,发动机强度专业还是一片空白,已有型号故障频出、排故找不到关键所在,轻型发动机亟需强度设计技术支持。
她临危受命,带领一个非强度科班出身的应届毕业生开始艰辛创业。无工具、无平台、无方法,她迎难而上,一一解决!她选人、带人,言传身教、倾囊相授,从早8点到晚12点,无论是办公室、试验厂房,还是食堂、宿舍,都不遗余力地解疑答惑。
经过两年不懈努力,她建起了8人的发动机强度专业组,建立了轻型发动机强度设计方法和规范,为轻型动力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攻坚克难,解决轻型发动机振动大的难题
她借鉴大型航空发动机强度设计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设计方法。
她提出了三支点支承刚度匹配性设计及主承力结构刚度敏感性设计方法,解决了三支点单轴涡扇发动机整机振动设计难题。她拓宽了挤压油膜阻尼器高效阻尼工作区间,有效解决了某高升限低油耗涡扇发动机高转速宽频域范围下整机振动大的问题。
为解决发动机从部件到整机遇到的各种振动问题,她事必躬亲,全程参加试验过程,从无数参数、数据中寻找问题所在。从刚来所时她追着发动机总师反映她的想法不被采纳,到现在每位总师主动征求她的意见优先考虑解决,她用专业、敬业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拼搏向上,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
她既要负责设计,又要做试验,还要培养年轻人,任务非常重。正如她说的,只能“死扛硬抗”。
2018年初,她刚到研究所工作,母女身处两地,只好让年迈的父母从老家到成都照顾孩子。国庆前夕,她到成都出差都没能顾上回家看看孩子。
2021年的元旦前夕,某型发动机在交付前最后一次试车,她带领同事赶到青岛时已是30日深夜12点,路面积雪有半尺厚。寒冬腊月,她带领团队从31日下午5点通宵工作直到元旦上午11点,跨年奋战18个小时完成了测试工作。而这只是她无数次试验的冰山一角。
研究所自主设计的一款轴流轻型涡喷发动机,多次试验都出现振动大的问题,型号总师绞尽脑汁未能解决。她带领强度组同志连续“闭关”工作20天,排查数万条数据,提出几十处改进方案,完成了所有的机理分析和完整的改进设计,一次性解决了发动机振动大的问题,成功装配于某型超音速无人机,一飞冲天!
在发动机设计这个领域,男女比例接近8:2,作为其中的“少数派”女性科研工作者,她所付出的,远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