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事迹发布榜>个人事迹
李泓:将一颗电池做到极致
来源:物理所 【字号:  
[video:李泓720版]

  为了让人类用上更加安全、高性能的锂电池,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泓已经奋斗了二十多年。不忘初心,科技报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

  为梦想 孜孜以求

  1997年,在中科院物理所攻读博士学位的李泓,申请了一个发明专利——高容量纳米硅负极材料,两年后又在国际上发表了第一篇纳米硅负极材料的学术论文。与石墨负极材料相比,硅负极材料的储存容量优势明显,具有优异的低温与安全性能,应用前景广阔。李泓感到,纳米硅负极材料是锂电池材料领域最具潜力的明日之星,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但是,纳米硅负极材料的应用也面临较大挑战,需要下大力气去攻克。然而,困难不是放弃的理由。从此,李泓踏上原始创新的长征路,并且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为科学 攻坚克难

  李泓和团队对锂电池纳米硅负极材料进行了全面研究,在该领域获得了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带领的团队渐渐发展成该方向的“领头羊”。

  2013年,中科院启动实施“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先导科技专项,李泓负责其中的长续航动力锂电池项目。他采取动态管理办法确保项目质量,经过5年攻关,开发的多款动力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以上,居世界先进水平。开发的锂电池关键材料均已进入中试阶段,初步形成了产业影响。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新一代正负极材料、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高水平动力电池失效分析技术方面,取得了大量原创成果,形成了9家有实力的初创企业。

  为产业 鞠躬尽瘁

  为了使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能够对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社会进步、对人民生活的改善作出重要的推动作用,李泓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分别将锂离子电池纳米硅碳负极材料、高能量密度混合固液和全固态锂电池两个项目顺利实现产业化,其中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纳米硅碳负极材料今年开始规模量产;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启动高能量密度电芯的中试生产。他还联合物理所胡勇胜团队创办了钠离子电池企业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两个科学技术孵化平台——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以及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

  为理想 申请入党

  2017年1月,李泓怀着激动的心情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于2018年6月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虽然党龄并不长,但李泓一生立志于为国、为党工作。他将自己的个人理想同国家、社会以及时代赋予的使命紧密相连,将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人生最大的动力,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国家强盛为己任,力求深耕于锂电池研究,做出无愧于时代的重要贡献。

李泓研究员在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伏案工作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互联互通惰性气氛手套箱测试平台

关闭窗口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