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的深夜,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测地所绝对重力仪研制团队的核心骨干正高级工程师张为民还在以忘我精神、通宵达旦地忙着测试、调试着“心爱的宝贝”——小型快速高精度绝对重力仪,以期全方面适应、满足国家专项需求。
使命引领未来,需求呼唤担当
重力场信息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高精度绝对重力仪是重力测量里面核心装备之一。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对国家资源勘探、国防建设、地球科学研究等有重要意义。目前高精度重力仪只有国外极少数国家能够研制和生产,我国这方面的应用需求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维修周期长,升级费用高,与国产装备兼容性差。因此,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绝对重力仪,是引领我国重力测量未来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主动对标国家需求,勇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担当,顺应高精尖仪器国产化的趋势,研制我国的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势在必行。
用脚步丈量地球,用精神书写大地
时间推移到50多年前,张为民出生于科技之家,父亲张赤军是新中国的第一批重力测量科学家之一,曾经三次攀登珠穆朗玛峰进行野外观测。20世纪60年代,测地所首次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测量重力点100余个,最高点海拔6564.6米。张为民继承弘扬了父亲张赤军等测地所老一辈野外测绘科技工作者、科学家的优良传统。作为绝对重力野外测量主要负责人,自1996年以来,张为民在野外测量累计近1000多工作日,行程20余万公里。其带着数百公斤的重力仪,穿山越岭,南到中国南海的岛屿、北至绥芬河、西至新疆的塔什库尔干沙漠地带及青藏高原,跨越冰雪荒山、黄沙大漠、高山峡谷、戈壁草原,对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近百个绝对重力基准点进行多期重复测量。其先后参与并完成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国家2000重力网中部分测点等多项任务,极大地改善了我国重力网的精度和覆盖率,同时也为我国国防、航天、导航、资源勘探和开发及航天器(卫星、空间飞行器和空间探测器)提供更为精确的地面重力场参数。与此同时,作为团队骨干成员,张为民在我国三峡库区、沿海验潮站、云南滇西地区、青藏高原等地区建立了区域微伽级绝对重力网,完成了中日东亚地区重力网的国际合作以及九峰重力基准站长期检测等任务。这些观测数据的获取,为我国环境与灾害的监测、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普查和精密重力仪器的标定、惯性导航等以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依据。
在野外重力测量中,张为民挑战自我,乐于奉献,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不畏冰雪严寒、高原反应、自然灾害,抗争自然、挑战自我,远离城市的繁华、家庭的温暖,为我国重力测量事业无怨无悔。
用自己的碗,装自己的粮食
“进价高、维修贵、周期长,来回折腾特别麻烦”,是张为民的口头禅。在野外观测使用仪器过程中,张为民边用边揣摩,什么时候“用自己的碗,装自己的粮食”。2006年,启动资金不足、技术人员缺乏,从零起步,作为技术负责人,张为民勇挑重担,毅然走上荆棘满地的艰难创新“不归之路”,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主攻绝对重力仪研制工作。张为民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小型快速绝对重力仪研制”任务,参与了中科院仪器研发专项“毫伽级绝对重力仪研制”,以及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中的“探矿重力仪”研制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研制出IGG-02探矿重力仪通过现场测试和验收;2017年,国家重大科研装备项目“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在北京顺利通过验收,实用样机及平台整体性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在小型绝对重力仪研制、重力仪器分辨率测试和标定平台的技术空白,该成果参加了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成果展。
张为民先后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因突出成绩,在全国首次野外科技工作会议上,测地所“中国大陆绝对重力基准观测团队”获“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张为民获得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测绘行业先进工作者、湖北省大型精密仪器管理使用先进工作者等系列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测地所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其家庭入选湖北省直机关文明家庭。2018年5月,长江日报头版以“苦修创新秘籍打磨大国重器—— 以前靠进口,马上能自己造”进行专题报道,2018年8月,张为民受邀做客湖北电视台高端访谈节目《大写湖北人》,“问鼎绝对重力仪”——用最少人花最少钱研发大国重器的绝对重力仪团队,专题访谈播出后,反响强烈。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新征程的帷幕已经拉开。新时代、新征程、新需求,张为民始终牢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践行爱国奉献精神,坚定创新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加紧加快推进小型快速绝对重力仪研制成果的国产化、产业化,努力谱写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器研制新篇章!
仪器验收野外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