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事迹发布榜>个人事迹
安瑞璋:研究所里的“洋劳模”
来源:上海巴斯德所 【字号:  
    
安瑞章
    多彩灿烂的西班牙南部城市塞维利亚,是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科研联合所长安瑞璋的故乡。西班牙人的活力、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超凡热情,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推进国际合作架起沟通桥梁 

  儿科医学专业博士毕业的安瑞璋曾是法国巴黎Necker儿童医院儿童免疫血液科科研人员。在工作中,他逐渐对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和黄病毒机制产生了兴趣,开始对其进行研究。 

  此后,安瑞璋潜心科研,一举拿下了两项法国相关领域研究奖项,在病毒免疫学等研究领域发表了上百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论文,并在多个重要的国际学术机构担任科学顾问和咨询专家。 

  2015年底,安瑞璋开始了从亚欧大陆西岸到东端的旅程,他被中科院任命为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科研联合所长。 

  多年旅居生活以及全球巴斯德网络体系的熏陶给安瑞璋带来了开阔的国际视野,而他与生俱来的对于公共卫生事业的热情,使他来到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后,结合研究所的定位与目标迅速找准了发力方向。依托中科院、巴斯德国际网络联盟,他积极推进各项国际间的合作,协助研究所管理团队取得多领域长足发展。 

  安瑞璋与同事们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项目,其中,“中非传染病防控彩虹计划”将我国的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网络有效推向了东南亚和西非。 

  安瑞璋还极为重视科研培训和交流。他积极推动并连续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学术会议、培训班等,邀请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瑞士、英国等国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和演讲,加快研究所国际合作交流步伐,提升研究所国际影响力。 

  此外,他还积极推动外籍高层次人才交流和留学生培养工作,多次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巴黎第五大学和巴黎第七大学开展外籍留学生招生宣传工作,得到了积极响应。 

  2018年上海市将白玉兰纪念奖颁发给安瑞璋,去年他又获得了上海市颁发的白玉兰荣誉奖。这两个奖项,是对他作为一名“洋劳模”的最好肯定。 

  投身科研攻关奋战抗疫一线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工作对安瑞璋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在安瑞璋看来,他和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拥有相似的背景与共同的科研目标,能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密切配合,构建科学研究的社区圈子,共享通用守则与“沟通密码”。这让他为能在中科院工作感到自豪。 

  “每一个巴斯德人都在努力抗击疫情,我想念研究所的所有人,也要和大家一起共渡难关。”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安瑞璋本着科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航班不断取消的情况下,多方辗转,第一时间从法国返回中国。 

  研究所组建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关工作组,安瑞璋被委以首席科学家的重任。他和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一起,赶往科技攻关一线,牵头RNA检测标准盘建立工作,为后续开展病毒致病传播机制、动物感染模型与病理研究、疫苗抗体药物筛选验证等提供基础资源支撑。 

  安瑞璋致力于促进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参与法国、欧盟等科技研究计划。新冠疫情发生后,他帮助研究所第二次成功参与欧洲地平线2020项目。研究所是该项目唯一的非欧洲合作伙伴。 

  融入中华文化成为友谊使者 

  上海的生活让安瑞璋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发展速度。 

  在他看来,融入外国生活的最好方式就是入乡随俗。他总能自如转换亚欧大陆不同的时差,变换两端不同的作息习惯。 

  对于许多外国友人来说,安瑞璋更是一个“中国通”。他把微信推荐给每一位来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没有微信,那么在中国你就等于不存在”。 

  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安瑞璋如数家珍,他还不断尝试新事物,比如学着包饺子。 

  喜欢上海城中的静谧、醉心于上海老建筑装饰艺术风格的魅力……安瑞璋总在冬日里踩着梧桐影子到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上班,“我爱这一片街区,安静得常常只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尊重中国学术文化、积极宣传中国学术文化,让安瑞璋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友谊使者、一位在中国生活工作的“洋劳模”。 

    

关闭窗口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