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事迹发布榜>团队事迹
施工过程力学团队:山高人为峰 科研结硕果
来源:武汉岩土所 【字号: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岩土工程为伴,他们长年奔波于不同的工程现场,他们不畏艰险,常常披星戴月、长途跋涉,只为获取现场第一手资料,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多少次挥汗如雨、多少次通宵达旦,他们担负使命、阔步前行,这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岩土人。作为新时代的岩土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施工过程力学科研团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岩土工程领域,脚踏实地、砥砺奋进,历时20多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参与了全国50多个重大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科研攻关,保证了这些工程的安全施工与运营。

  高原寒肯登攀

  “轰”的一声,20101215日上午10点,随着最后一次贯通爆破,备受关注的西藏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正式贯通。墨脱曾是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人员进出、物质运输主要靠扎墨公路便道和米林县派镇至墨脱的骡马驿道,道路路况差、安全隐患大,运输能力低、运输成本高,且每年只有3-5个月的时间能够通行。

  20世纪70年代,国家曾两次投资修建墨脱公路,但都由于特殊地质与气候条件的制约,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嘎隆拉隧道是墨脱公路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3310米,平均海拔3700米,地处喜马拉雅断裂带上,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被称为“隧道地质病害百科全书”。面对严峻挑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施工过程力学科研团队与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迎难而上,针对复杂气候与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低温相变岩体冻胀机理及防寒保温技术、高烈度地震区隧道工程震害及减震等技术难点,深入工程现场,安装调试监测仪器以对隧道应力、位移、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分析,多次进行现场实验以获得第一手宝贵数据。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分析理论、设计标准、建造与处置技术。这些研究成果为西部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甘寂寞守花开

  多年来,研究团队秉承“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老实研究、扎实做事,依靠长久的坚持和超强的付出获得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比利时核研究中心等联合资助下,从2007年开始,团队便与法国巴黎国立路桥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单位开展同步对比研究。高放核废料地质处置库备选场址泥岩在多场耦合作用下的长期行为需要开展大量的室内流变力学试验,一次试验时间大多数均在半年以上,更有部分试验持续时间长达1年半。团队成员为了获得完整的试验数据,常年坚守在实验室,有时候甚至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10余年的工作积累和辛苦付出,研究成果得到比利时核研究中心的高度认可,也为今后参与我国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心齐泰山移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团队带头人陈卫忠研究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团队全体成员始终践行的行为准则,他们精诚协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团队利益放在首位。

  2011-2014年间,团队承担了广东从莞高速走马岗隧道的设计施工过程优化科研攻关项目,该隧道上穿粤港供水主干线的引水隧洞,为了保证隧道施工期间引水隧洞的结构安全,团队需要在每年仅有一周的停水检修时间窗口为引水隧洞交叉段布设一套结构安全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在隧洞没有外部电力供应的情况下,完成距离引水隧洞洞口2km处监测系统的安装调试,而且必须在检修时间段一次性成功,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任务就是命令,团队将安全监测系统实施工作分解细化,详细论证传感器安装、组网连接、远程通信、数据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在现场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克服洞内空气污浊、高强度工作等困难,凭借精确的把控、默契的配合和顽强的毅力,在引水隧洞恢复供水前半天顺利完成了监测系统安装的任务。那一刻,大家都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享受着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喜悦。

  走马岗隧道健康监测系统的实施经验,成功推广应用至武汉长江隧道、南京扬子江隧道等水下隧道结构安全监测工作中,为我国隧道安全运营提供了科技支撑。

  常耕耘硕果丰

  二十余年来,这支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的团队先后主持完成了30余项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项目,50余项国家大型企业单位委托项目,其中包括国家863课题1项、科技部973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11项、青年基金8项,联合基金项目3项。研究成果已在交通、水利、矿山等多个行业的数十个国家重点工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已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5部,公开/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二项,其它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10余项。

  经过二十年的并肩作战、披荆斩棘,施工过程力学科研团队不断成长、壮大和腾飞,历练成了一支和谐发展的团队,为地下工程建设保驾护航积聚了宝贵经验与科技力量。岁月在变,容颜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岩土工程学科的热爱与坚守,在岩土力学学科发展史上留下了他们励精图治、奋斗前行的足迹,记录了岩土人不畏艰险、探索奉献的精神,为我国岩土工程发展积蓄了再攀高峰的力量!

关闭窗口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