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事迹发布榜>团队事迹
应用超导工程技术研究团队:匠心筑梦砥砺报国彰显应用超导技术中国力量
来源:等离子体所 【字号:  

  2019年6月17日,等离子体所应用超导工程技术研究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成员不约而同来到合肥科学岛CICC生产车间,见证极向场线圈导体采购包最后一根导体的着色检测。随着各项工序有条不紊的完成,见证者们内心澎湃甚至激动地热泪盈眶。他们明白这意味着他们代表中国圆满地完成了他们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导体采购包全部导体的生产检测任务,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多年来,这支以党员为“主力军”的团队在党旗的召唤和引领下,秉承大国工匠精神,追逐用清洁战略能源照亮世界的聚变梦想,以奉献书写爱国情怀,彰显了应用超导技术的中国力量。 

  自主创新,攻克大型铠装超导导体关键技术难题 

  ITER计划是目前我国以平等、全权伙伴身份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之一。团队承担了ITER项目中的三个导体采购包,六种类型导体的生产检测任务:包括环向场线圈导体(TF)采购包,极向场线圈导体(PF)采购包、校正场线圈及超导传输线导体(CC&Feeder)采购包,共提供13TF导体、64PF导体及29CC&Feeder导体。 

  未来ITER超导磁体的高参数安全运行离不开导体在极端条件和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稳态运行。大型铠装超导导体是实现大型磁体技术的唯一选择。当时国际上尚无完善的大型铠装超导导体技术,团队成员“仅仅在图纸上见过这样的东西”,它们造价高,工艺难度大。更让人压力倍增的是ITER超导磁体系统的导体是唯一由六个参与方共同承担的采购包。如果团队不能顺利完成研制任务,ITER国际组可能会收回我方导体采购包,重新统筹安排,或者我方可能会“受制于人”得花高价从其它参与方购买产品。面对重重困难,武玉研究员率领的科研团队没有退缩,坚守“为国争光”的信念开启自主研制的征程。 

  采购包研制初期,团队通过ITER国际组请意大利专家来指导工作,专家虽然如期而至,却没有解决根本核心技术问题。这一经历激发了团队成员的斗志,大家一致认为得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来突破技术瓶颈。为了规避技术风险,他们兵分两路,一队留在研究所组建电缆实验室,另两队开始积极和国内企业开展合作。 

  最初团队需要加工一段仅仅20米的短样,而合作方均是有大批量的生产任务的企业。为了尽快完成加工,团队成员驻扎在离家千里之外的企业现场,一待至少一个月。即使是三伏天,车间异常闷热,他们也从早到晚坚守在生产车间,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只为让工人们“插空”加工短样。此类导体是团队和企业第一次接触到的“全新事物”。企业的技术更成熟,但从专业知识角度而言,团队对超导电缆的理解更深,双方取长补短,充分的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终于顺利做成了短样。随后团队成员“连轴转”启动导体穿管、在超导不锈钢铠甲里压缩成型及导体检测等工作。20095月,团队拿到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检测报告,其研制的导体样品成为ITER项目第一个合格的样品且低温临界性能达到了当时国际上最高水平。 

  此后,团队气势如虹,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以ITER计划为契机,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大型铠装超导导体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体制造技术:自主创建了多场(磁场、应力场及温度场)耦合条件下超导材料性能实验系统,顺利通过ITER国际组组织的4次实验认证,解决了超导材料测试的国际标准化问题;发明了微张力自动控制与非圆截面多级紧压成型相结合的超导电缆全退扭绞制新技术,解决了超导电缆由多重介质、多层级螺旋、不规则结构引起的股线损伤、三维异向弯曲变形等技术难题,实现了超导电缆国产化生产,等等。 

  在此基础上团队建成了国内唯一、国际最长的穿管线,还顺利完成了所承担的全部ITER采购包任务。由于团队的倾力贡献,中国成为ITER导体制造方中唯一实现了100%国产化,唯一实现了100%样品通过性能评估的参与方,且研制进度始终处于ITER项目参与七方前列。 

  勇攀高峰,实现应用超导技术“从有到强”的创新跨越 

  宝剑锋从磨砺出。团队ITER导体采购包研制任务的顺利推进,得益于多年来参与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的磨练与积淀。1998年,国家大科学工程聚变实验装置EAST项目正式立项。它不仅是国际上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还研究改善等离子体约束状况的大拉长比非圆截面位形,项目科学意义重大,学科涉及面广,难度超乎想象。超导磁体是超导托卡马克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决定着托卡马克能否正常运行。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每个磁体都需要进行低温性能测试。 

  团队挑起建设大型超导磁体测试平台的重任。面对各种难题,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拧成一股绳,实行“5+2”和“白+黑”工作制,陆续攻克特殊超导接头研制和大型磁体冷却系统的设计调试等多个技术难关,在国际上首次采用铌钛超导磁体作为全超导托卡马克中心螺管线圈,依靠自力更生成功研制出当时国内最大的大型超导磁体实验平台。该平台建成后共进行29次大型超导磁体实验,完成了EAST 27个磁体、德国GSI磁体、强磁场装置模型线圈磁体等的实验和性能评估,等等。 

  进取从未止步。测试平台建造与实验过程中,团队发展了超导电工、低温工程、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真空技术、失超探测及保护、技术诊断及数据采集等多学科综合技术。建立了一整套大型磁体诊断系统,成功应用于EAST运行过程中磁体状态参数的采集、传输与诊断。超导磁体的安全运行成为EAST获得高参数运行参数的重要保证,为EAST物理实验十余年屡次创造世界纪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年来,团队在完成导体技术的研发的同时,致力于相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相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ITER内部线圈、欧盟PF导体、美国CS导体、意大利PF导体等国际项目;同时,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强磁场、近物所、西部超导等国内单位获得了广泛应用。相关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国内特殊材料、精密制造、大型装备等产业的发展,还在等离子体所内建成了4条专用生产线,实现了应用超导技术“从有到强”的创新跨越,大力提升了中国在核聚变工程技术方面的国际地位。 

  砥砺前行,为实现科技强国事业再出发 

  多年来,应用超导工程技术团队不仅交出了漂亮的科研成绩单,还凝聚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团队成员曾入选中科院关键技术人才、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人才专项。他们崇尚等离子体所“甘于奉献、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大科学工程文化;他们具有科技报国的担当和敢为人先的自信,在科研创新实践中争做“最美奋斗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建设内容之一-“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已进入建设实施阶段,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已经提上日程,等离子体所应用超导工程技术团队的眼前铺就了一张更加广阔的事业蓝图。他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擎建功报国之帆,弘扬匠心筑梦之志,求真务实、砥砺奋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关闭窗口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