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院分类改革率先行动计划和先导专项实施的坚实保障下,蒲慕明所长高瞻远瞩顶层设计与亲自指导下,2017年年底,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体细胞克隆猴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John B. Gurdon发表评论:“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美联社、路透社、《时代周刊》等300多家国际一线知名媒体进行重点报导,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引领了国际脑科学研究的新方向。体细胞克隆猴这一重大突破得益于团队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创新自信和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科研创新精神。
勇攀高峰,无惧风险,敢为人先。20多年来,国际上多个顶级实验室尝试攻克体细胞克隆猴这个难题,但都铩羽而归。世界公认的克隆专家米塔利波夫前后用了15000枚猴卵,却仍以失败告终,国际上一度悲观地认为体细胞克隆猴不可能成功。尽管如此,在意识到体细胞克隆猴重要科学意义的前提下,体细胞克隆猴团队冒着很可能失败或很长时间没有成果的风险,毅然接下了攻克体细胞克隆技术这一重任。
攻坚克难,同心协力,永不言弃。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体细胞克隆猴团队另辟蹊径,创新性提出了“蚕食”的方法,并不断试错,夜以继日地坐在实验台前,用废弃的卵进行训练,努力攻克细胞“去核”这只拦路虎,在五年中体验到数不清的失败,但是依旧锲而不舍向科学目标发起一次次冲锋。兽医们并不知道开展什么课题,只知道每次都失败,但是在无数次失败面前,他们还是选择信任和支持同事的能力,从不放弃,从不抱怨,从不怀疑科研方向成功的概率,正是他们的“协同作战”、坚持不懈,使得团队最终走向了成功。
不唯身份,人尽其才,科技报国。体细胞克隆猴团队始终坚持本土培育青年创新人才,认为学位、出身都是虚浮之物,他们没有一位具有留学背景,但个个“身怀绝技”,都是各项技术环节的顶尖人才。孙强和刘真义无反顾地放弃国外进修机会,抱定研究“大问题”的信念,把自己最黄金的年华奉献给了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团队成员感觉自己在团队里“找到了使命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因为他们从事的是国际最前沿的研究,而团队带头人也真正关心他们的成长,坚持给他们施展抱负的空间。
耐住寂寞,勇于担当,执着坚守。平台位于一个荒岛,体细胞克隆猴团队和一群猴子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动物365天离不开人,体细胞克隆猴团队所有人都要做到一专多能,大家没有周末、少有假期,经常四五个月没有个人时间。即便是在平均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没有空调的猴房里,团队都雷打不动、毫无怨言地对动物进行巡视检查照料。起初,那里没有像样的路,也没有一盏路灯,孙强夜里骑电瓶摔断锁骨,为了不浪费来之不易的猴卵坚持实验,导致锁骨错位需要断开重接。2016年太湖已超过警戒线1米多,团队所有男性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平台,不愿放弃猴群和设备,积极实施搬迁和抢救工作,他们认为“平台就是我们的家”。
正是由于体细胞克隆猴团队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人尽其才、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执着坚守、砥砺前行的科学精神,不忘初心、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坚守信念、勇于担当的作为,为实现中科院“四个率先”奋斗目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