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 题 >> 我在团队中的位置

青春是用来学习和奋斗的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作者: 2017-11-28 来源:
放大 缩小

  青春如朝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该如何度过,才能让青春的枝头绽放梦想之花?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对青春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 

  不一样的青春岁月,一样的进取精神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关于习近平在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的知青生活。书中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来称颂伟人的光辉荣耀和无上尊崇,只是由同习近平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还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以及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据实描述的一个个真实的事迹,用朴实的语言还原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上山下乡在当代中国的民众的经历当中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以前没有过,后来也不会有了,在“文革”当中几千万的城市青年,在上山下乡的磨砺中度过了他们终生最难忘的岁月,这样一个经历也人生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像习近平这样出身于干部家庭,或者说高干家庭的青年,到了最艰苦的农村,“不难想象,与插队下乡的艰苦生活比起来,或有多么大的落差”。习近平所去的梁家河,在陕北都算是最艰苦的地方,在那里他亲身触摸了黄土地的厚实,作为从北京来的知青,带的书装了“两个很沉的箱子”,却并没有在庄稼汉眼里显得格格不入。相反,他扎根在这里,用脚丈量着黄土地的宽广与厚度,逐渐“把自己看作了黄土地的一部分”。

  我们这些年轻人成长在新时代,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岁月,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们同样可以感知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朝气蓬勃。我们回溯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的科技革命中,科学家们以惊人的坚韧、耐心和技巧与旧制度周旋,一点一点地摆脱束缚,走向新世界。他们急切地渴望拿下新技术的高地,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作为生活、工作在科学院这片土地上的青年人,我们同样也充满了新时代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作为千万青年的一分子,我们虽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很,但是聚沙成塔,每个人都能释放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青年人既要蓬勃朝气,也要勇敢面对失败挫折

  青年既有的蓬勃朝气,也难免会遭遇生活困顿与坎坷,但决不能忘却眺望远方的志向。“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他当了梁家河的村支书,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我一点都不吃惊”“我在和他一起生活的时候,就发现他这个人有一股钻劲,有强烈的上进心。”“无论近平当年是我们村的支部书记,还是现在是全党的总书记,他的心一直都在我们老百姓中间。”无论此时身处何方、身居何位,始终以人民为人生航向的指南。

  习近平在下乡插队待的时间并不短,整整七年!在梁家河的七年时间奠定了习近平以后从政非常重要的基础。他懂得了什么是中国的农村,知道了什么是中国的农民,清楚了什么是基层,明白了什么是实事求是,“陕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在这七年里,他扎根黄土地,于实处用力,用青春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读书和思考,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

  即便身处山野乡村,习近平始终没有失却对知识的渴望、对人生的信念。“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上山放羊,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读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这种勤奋好学精神,贯彻习近平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读书和思考是获取知识的正确之道。现代社会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很多人是通过手机来获取学习资源,但是我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在手机上读一篇文章时觉得挺有道理、挺有触动,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脑中什么学习痕迹也没留下。我理解外部的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要靠自己读书、自身领悟,将看到的、听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思考,加以整合判断,才能形成自己的认识加以沉淀下来。久而久之,读的书多了,一本串一本,便会形成自己的一张知识架构图。有了这张图在脑海中,工作中再也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了。而且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工作干中学,学中干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不仅在思想上给予我很多启发,也为我做好工作增添了许多动力。我是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从习近平善于读书和思考的态度中,从他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工作中,我意识到自己要做好党建工作,必须要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的党务工作者要着力在深刻理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上下功夫,着力在全面掌握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我们平日要多读书,多学习,多积累政治理论知识,这样才能理解有些条款为什么要修改,有些条款为什么又要增加,这些背后都蕴含着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如果仅仅就文字表面去理解,是做不到学懂弄通的。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读书学习一方面是可以增加人生阅历,另一方面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可以推动我们更好地进行党建工作实践。比如,在支部学习会上,在做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中,我们不能再采用传统的说教灌输形式,而是进行启发互动的双向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知识储备充足、文化底子厚实,才能善于分析党员存在的问题,善于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抓住大家普遍关心考虑和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深入透彻的理性思考,形成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给人以深刻启迪的新思想,从而达到征服人心、解决问题的效果。再比如,给党员讲党课学习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时,可以从党的历史上去追根溯源,讲述党的领导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如何严守政治规矩和纪律的故事,让党员自己去领悟体会,效果可能会比纯粹地念文件好很多。基层党建工作千头万绪,党员教育、组织发展、换届选举、支部建设等每项工作,我们都要学深悟透,对具体内容、规章制度、程序流程一清二楚,做到心中有数,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们青春答案,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刻感知习近平在艰苦奋斗中锤炼的意志品质。反观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告诫自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要通过挥洒勤劳的汗水来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要像习近平青年时代那样,扎根中国大地,洞察国情民情,树立起高远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文献情报中心职能党支部  胡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