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男,汉族,1975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9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从美国芝加哥大学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工作,现任北京基因组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党委委员。
刘江同志政治立场坚定,于2009年自愿放弃国外一流大学的优厚条件和外国居留权,携全家回国定居,全身心投入我国科技创新事业。他带领团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十年磨一剑”的治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卓越,在表观遗传学领域取得原创性重要成果,提出复杂性状表观遗传调控的新机制和新理论,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受精卵如何发育成个体,是生命科学中的基本科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表观信息的调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类对表观遗传信息如何跨代遗传、如何与基因组共进化以及如何影响物种进化的了解十分有限。实验室成立后,刘江开始研究表观遗传学课题,将研究方向指向了前人不曾探索过的领域。当时由于生物样本资源缺乏,实验所需的斑马鱼不少都是课题组成员从花鸟市场买来的鱼苗,经过养殖后再用于科研当中。经过四年的潜心致研和积极探索,刘江团队发现斑马鱼子代胚胎完全继承父代精子的DNA甲基化图谱,在世界上首次证明了表观遗传图谱也可以被完整地遗传,改变了传统上认为受精后胚胎发育的信息主要是由卵子提供,而精子只携带一套DNA序列的观念,该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刘江认为,碰到难题就要专心思考,在各种挫折和困难面前,韧性很重要。凭着这股韧性,刘江在探索人类遗传奥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2014年,团队发现哺乳动物DNA甲基化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编程规律和遗传规律;2017年,发现染色体3D结构在胚胎早期发育中从消失到逐渐重建的动态变化;2018年,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人类胚胎基因组的激活机制,这些成果陆续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在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出现原创突破的同时,刘江一直不忘科学家面向国家需求的责任。目前我国大约10%-15%的家庭需要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我国辅助生殖市场超过1000亿元,而临床上辅助生殖的出生率只有约30%,因此如何筛选高质量的囊胚植入母体进而提高试管婴儿的出生率,是辅助生殖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刘江团队在基础研究过程中,发现人类早期胚胎中存在DNA甲基化图谱的异常,而胎儿的低出生率与这种状态相关。同时,从DNA甲基化图谱数据中还能获得胚胎的染色体非整倍性信息,可用于产前遗传学诊断。该成果预示DNA甲基化状态是一种潜在分子探针,可以替代目前临床上筛选囊胚的基因组测序方法,他敏锐地感觉到这项发现可以转化为应用,为临床解决问题。目前,该成果正在进行临床检测,有望提高试管婴儿的出生率,推动人类优生优育,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基于此项研究,刘江团队已提交申请名为“一种筛选优良发育囊胚的无创检测方法”的国际和国内专利。
在北京基因组所举行的“信念引领科研,党建促进创新”主题党日活动中,作为所里的科研骨干之一,刘江成为“身边的榜样”党员代表。2018年年初,他当选为北京基因组所党委委员,主要负责科研骨干的思想工作。面对挫折和失败,刘江经常鼓励每个人不放弃,勇于探索、迎难而上,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一心专注学术问题。未来,他还将带领团队在之前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胚胎发育调控机制的工作,不断探索人类基因编程的奥秘。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党委
2019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