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具有优越的天文观测环境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建设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条件得天独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能在中国射电天文学从跟随到领跑的跨越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审时度势紧抓机遇,经过长期筹备和广泛论证,果断提出在新疆奇台建设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简称QTT)。宏伟事业吸引、点燃了广大有志青年的激情,2010年李锐毕业后到新疆天文台参加工作。八年多时间,从项目选址到候选台站综合观测环境分析;从项目前期各项纷繁复杂事务的协调处理到奇台观测站目前基本设施建设的从无到有。一直以来,李锐同志在平凡岗位上发扬身为一名普通党员的“钉子精神”,以实际行动和满腔热忱践行着共产党员对科研事业的忠诚。
一、不忘初心 坚定信念
李锐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坚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自己的头脑,始终不忘把理想与科技发展的事业紧密相连。在一次围绕“两学一做”主题实践活动中,李锐向全体党员同志作报告,他用朴实有力的话语表达了一名科研人员对崇高职业操守的坚守:“选择科研之路就意味着更多地付出,不断的探索,即使没有轰轰烈烈的累累硕果,我也要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认真,生活从不吝惜每一个前进的脚步。”
二、克勤职守 只争朝夕
通俗点讲天文选址就是给望远镜找个家。这听起来觉得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却包含着众多学科的复杂过程。选址需要对候选点无线电环境、气象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局部地形地貌、交通、水、电、网络通讯情况、地质条件、人口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李锐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给110米口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找个家。他跑遍了天山南北的50多个候选点,累计行程达20多万公里。一次在新疆自治区和静县选址时,为了能够拿到一手准确数据,李锐和同事背着近十余斤设备和电脑,在大山中行走了两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天气从出发时的艳阳高照变成鹅毛大雪,他们在风雪中完成所有数据的监测和采集。夜色渐暗的返程中,李锐匆匆吃了个便餐喝了些退烧药,又消失在夜色奔向下一个候选点。
候选点的数据监测和分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至少一年以上的实时监测数据才能够具有参考的价值。由于候选点多在偏远地区,很难做到数据的远程自动化采集和传输。因此,李锐就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的往返在数据监测和采集的路上。夏日长时间的暴晒脸上脱了皮,他却不在意的笑道“这是太阳给我的吻”。不懈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最终在新疆奇台县发现了一处世界一流的射电天文台址。国际知名天文专家来到新疆天文台奇台观测站时,对台址的天文观测环境给予高度评价。这为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台址堪选完成后,李锐又转入到11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的前期建设中。在项目征地时,他一次次深入周边的哈萨克牧民家中,讲解项目建设的意义。在办理项目前期的手续时,他跑遍了区、州、县的相关部门,一遍遍的介绍着项目的基本情况。他成了“推销员”、“讲解员”,却唯独成了妻子、父母少有见面的丈夫与儿子。但他乐此不疲,因为望远镜建好之时,是中科院新疆天文台为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乃至国家科技战略发展最好的献礼,更是为新疆广大青少年播下科学种子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久久为功之事。
三、赤胆忠诚 共建家园
QTT台址所在地主要以哈萨克牧民为主,作为长期坚守、奋战在奇台站建设的排头兵,李锐时刻牢记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他经常主动给当地牧民讲解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介绍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我国科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展之路道阻且长。目前QTT已列入国家发改委支持项目库,为迎接不同阶段的困难,李锐表示将一如既往的发扬先辈们拼搏精神,用钢铁一般的信仰奋发有为,用超越常人的毅力和勇气爬坡过坎,以一流的科研水平报效祖国,担当起新时代 “党员”称号。